-
视听业务运维平台
-
媒体内容安全
-
信息化视听数据管理
对运营商视频业务进行主观(视音频质量层面)、客观(信道码流指标层面)监测,全面评估视频业务质量,保障终端用户收视质量。
通过多节点直播节目一致性比对监测,保障节目传输过程中安全无篡改,保障直播业务安全,切实维护舆论阵地安全。
通过EPG质量监测、CDN性能拨测、终端可视化拨测等手段,从用户终端角度实时感知平台端电视业务、视频应用、EPG服务性能,全维度保障用户收视体验。
全局掌握运营商各业务安播态势,对上游节目源供给质量、下游终端的分发效果做出准确评估;细致测评各频道、各栏目、各设备的健康度,提供主动运维的预测性参考。
对新媒体播控平台提供的直播、点播、EPG等业务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测,综合运用一致性比对、播出状态智能识别、智能拨测等手段,保障新媒体播控平台全业务服务质量。
基于全链路质量监测、全设备综合网管,形成机房传输链路电子图纸,直观展现当前业务传输路由、故障点位,协助值班人员迅速判障排障。
根据多维度综合判障结果,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常规故障策略式切换控制,完成自动化应急处置。特殊故障及时告警并给出处理建议,提升人工处置效率。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新媒体播控平台的业务流程、视音频内容等播出要素,系统设备、机房机架等生产要素,温湿度、烟感、水浸、电力、安防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采集监测呈现,提供最直观的管理窗口。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融媒体中心的业务流程、视音频内容等播出要素,系统设备、机房机架等生产要素,温湿度、烟感、水浸、电力、安防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采集监测呈现,提供最直观的管理窗口。
从用户终端角度,对融媒体中心通过移动客户端开办的各项业务进行可用性拨测,及时发现因业务系统性能瓶颈或外部攻击导致的业务失效或错漏。
对融媒体中心通过全平台融合发布的各类节目进行技术质量监测,并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依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涉黄、涉暴等场景识别技术,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切实保障用户终端收视效果,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对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运营数据采集分析,综合评价各个栏目发布内容的传播影响力,引导融媒体中心业务良性发展。
对台站内信号、设备、动环、安防状况进行全方位采集监测、可视化呈现,便于台站值班人员实时掌握全台站运行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实现精准运维排障。
将监测监管业务与资产管理、通知公告、值班管理、公文流转等指挥调度业务有机整合,通过一站式的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各级发射台站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大大提升区域内台站运维管理水平。
系统通过自动抄表、机器人/无人机巡检、AR信息辅助、VR远程排障指导等手段,对发射台站日常值班工作进行辅助,能够有效简化值班人员工作复杂度,提升台站技术运维水平。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多层次监管分析可视化、智能化运维辅助,监管运维结果支持多终端发布,有效提升值班人员日常运维工作的精准性、便捷性。
可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的部署方式,支持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电视、中波广播、调频广播等全信号接入,针对各类信号形式进行信道指标、码流指标、视音频异态等多维度监测,为安播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对广播电视各业务采用平台化的统一管理方式,一站式提供技术指标监测、节目质量监看、信息收录、异态报警、历史回溯等功能,塑造全面、高效、流畅的安播监管业务流程。
提供全景监看、值班台、报警全览等功能,能够及时掌握各类报警信息、处理异态故障,并联动厉善信息科技安播指挥调度系统进行多渠道灵活便捷的通讯指挥、管理调度。
支持对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的多维度统计分析,构建智能报警处理知识库,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报警收敛、自动化的故障处理。
应用人工智能内容深度识别技术,通过海量专项素材的机器学习,不断优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场景识别等引擎,能够对IPTV节目中出现的涉黄、涉暴、涉政等敏感、违规内容进行快速识别发现,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内容合规性监管。
通过分布式部署的IPTV拨测设备,可以对辖区内各地区IPTV的鉴权认证服务、EPG服务、DHCP服务、直播业务、点播业务等进行自动化拨测,及时发现无响应、高延迟等异常,全方位高效率实现IPTV业务可用性监测。
通过EPG多环节比对监测,进行EPG一致性和合规性核查;通过对电影公映许可证和电视剧播出许可证等的智能识别提取,并和备案信息进行比对,进行节目播出合规性核查;通过对终端页面的识别分析,进行APP合规性核查,全方面多维度实现传播秩序监管。
拥有IPTV整个传输链路从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到各省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各省市电信/联通/移动IPTV运营商核心节点、各省市县IPTV用户终端全业务、全链路的监测能力。
平台采用层次化、模块化架构,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各个层面统一考量整体设计,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存储系统、数据分发管道、数据分析模块、本地搜索引擎的构建,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采集引擎实现海量数据分布采集存储和高并发访问负载均衡,支持多种索引策略、智能检索辅助、内容相关度排序等功能,在保证查准的同时,提供查全手段,满足采集引擎对查全和查准的双重要求。
打破“一个业务、一个系统、一套设备”的建设模式。实现网络视听新媒体各类业务在一个平台上融合监管、监管大数据在一个平台上汇聚共享、监管结果在一个平台上收录发布,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多维度的智能化、便捷化监管。
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海量专项素材的机器学习,不断优化人脸识别、场景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智能化识别引擎,对各类媒体内容进行多维度分析,精准识别敏感、违规内容,显著提高网络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内容监管的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人工审核的工作量。
识别电影公映许可证和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等特定标志物,并和备案库信息进行比对,判别是否一致,实现传播合规性核查,维护文化产业良性有序发展。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分类、聚类,通过热点聚焦、话题聚类,实现舆情热点和专题分析。通过情感分析,分析网民评论情绪,掌握舆论导向。
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依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涉黄、涉暴等场景识别技术,对媒体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精准识别敏感、违规内容,显著提高监测监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了内容监管的工作效率。
通过人工智能引擎对节目内容进行识别,对人物和场景等进行标签化处理,可以根据标签对节目内容进行准确搜索查询,支持文本搜索、图片搜索和视频搜索。
全嵌入式设计,运行稳定; 智能视窗交互,操作流畅; 全分布式架构,部署简单,任意扩展。
可对接录播、中控、监考、安防等设备和平台; 支持ONVIF、RTSP、GB28181、RTMP 等协议的不同品牌监控摄像头接入; 支持H.264/H.265编码格式的网络流,支持4K超高清分辨率; 可对接任意规模的LCD、LED、DLP等各种屏幕墙。
信源可视化预览,多方式快速导览; 大屏可视化布局,所见即所得,支持多画面合成、画中画、跨屏、漫游、底图; 布局预案编制,一键快速调取。
可对接不同品牌的中控、多媒体设备以及动环设备; 支持RS232、RS485、I/O、IR、TCP、HTTP等多种形式的控制协议; 教学环境远程控制管理,分层分类导览,控制操作与视频回显相结合; 摄像头预置位管理,一键式电子监考预案调用。
一个乐课盒子打造标准智慧教室; 一个乐课盒子打造跨空间的远程互动课堂; 一个乐课盒子打造在线直播课堂。
支持多个教室同上一堂课; 远端教室可以同时观看教学课件与老师画面; 远端教室可以与本地教室共同参与互动。
支持课程在线直播; 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直播学习; 直播课程全程录像,学生课后可以随时点播。
支持在线签到、挑人提问、课堂测验、互动弹幕、实时抢答等互动方式; 学生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参与互动。
基于“FPGA+ARM”双核架构,博汇画面云集深压缩和浅压缩两种视频处理技术于一体,同时输出双码流,可根据网络情况和视听空间关系,灵活满足用户的视频调度展示需求。
系统凭借QOS技术的流媒体传输质量保证机制,支持千级输入/输出节点的系统规模,在带宽应用复杂的网络系统环境情况中做出流媒体传输质量上的保障管理,有效保障信号网络传输效果和传输质量。保证视音频同步、画面无水波纹、物体无撕裂现象。传输指标符合广电播出级要求。
支持在显示大屏内进行超高分辨率信号调度,通过多台4K输入节点机采集超高分辨率信源(三联屏/多联屏/底图机,最大10K*10K@30),支持GPS、SCADA、EMS、GIS等多种超高分平台信号,通过分布式信息流调度系统实时显示到屏幕上,支持多个超高分动态画面点对点大屏显示、开窗和缩放应用,方便用户进行多种业务数据呈现和管理。
信息流调度系统采用广电级专业视音频采集编码、网络传输、大屏显示技术,系统全自主研发设备,对前端编码与后端解码设备进行技术匹配,实现整体视音频画面端到端延时十毫秒量级。